
1974年5月24日,英国保守党领袖爱德华·希思第一次访问中国。当晚,希思的飞机抵达首都机场。按照日程,这位刚刚卸任的英国前首相将在中国停留三天。因此,他一下飞机就向周恩来提出会见毛泽东的要求。
希思是从1970年出任英国首相的。他为改善和发展中英关系做了很多工作。1972年,在希思的推动下,中英的外交关系升为大使级。此后中英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,双方在军事领域也开始了合作,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。卸任首相职位后,希思仍然积极改善中英关系,访问中国,便是他带着这一任务而来。
毛泽东欣然同意了希思的请求。5月25日下午,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的书房会见了希思。陪同会见的有周恩来和当时刚刚恢复工作不久的邓小平等领导人。“欢迎你。”一见面,毛泽东就热情地握着希思的手。这个举动打消了希思的疑虑和拘束。入座之后,他高兴地谈起了中国一行的深切感受,特别是刚下飞机的欢迎仪式,令人兴奋。
毛泽东注意到,中方在欢迎仪式上没有准备仪仗队,就询问了周恩来。周恩来回答说:“因为照顾他不是现任首相,怕引起误会,使现任首相不高兴。”毛泽东说:“我看还是要有。”周恩来回答:“走的时候加。”毛泽东又对希思说:“我是投你的票的。”
新中国成立后,英国政府采取了务实的外交政策,在1950年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。这也是第一个承认中国的西方大国。1954年6月17日,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。1972年3月13日升格为大使级。此间,中英关系历经波折,总体上朝着积极稳定的方向发展。但无论中英关系如何发展,香港问题始终是一个迈不过去的门坎。因此,毛泽东与希思在讨论了中苏关系、美欧关系、中日关系、中国国内问题等话题后,终于谈到香港问题了。
毛泽东说:“剩下一个香港问题。我们现在也不谈。到时候怎么办,我们再商量吧。是年轻一代人的事情了。”他回头问身边的周恩来:“还有多少时间?”周恩来回答说:“是1898年租给他们的,租期99年,到1997年期满,到现在还有24年。”“到时候怎么办,我们再商量吧。”毛泽东重复着他的主张,又指着坐在不远处的邓小平意味深长地说:“是他们的事情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