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几个月,东南亚旅游市场的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。
泰国这个曾经占据中国游客出境游半壁江山的国家,如今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寒冬——2025年上半年,赴泰中国游客总数仅为225万人次,与去年同期相比,暴跌超过34%,部分月份甚至出现七成的暴跌。
泰国国家旅游局局长塔佩妮坦言:“当前,中国游客的出行意愿受到多重因素影响,其中最突出的是对泰国安全问题的担忧。”
与此同时,日韩两国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:日本上半年接待中国游客达471万人次,同比激增53.5%,几乎是同期赴泰中国游客的两倍。韩国一季度中国游客近百万,稳居入境客源首位。
展开剩余83%01
泰国旅游业的困境,根子上还是安全和信任出了问题。
近年来,关于中国游客在泰国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:
今年初,中国演员王某在泰缅边境被绑架至诈骗集团的事件引发全网震动,“去泰国会不会被拐走”的担忧迅速蔓延。
清迈夜市的“叶子陷阱”让不少游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携带违禁品过关被罚;
曼谷突突车司机坐地起价、芭提雅摩托艇租赁纠纷等街头骗局屡禁不止;
普吉岛游船事故、清迈丛林飞跃设施老化等安全事故频发,仅今年上半年中国驻泰使馆就发布了17次安全提醒。
这些看似琐碎的问题,却像一把把钝刀,慢慢割裂了中国游客对泰国的信任。
更致命的是政策层面的失误。
泰国政府此前推动的赌场合法化和麻合法化政策,直接触碰到了中国游客的敏感神经。曼谷考山路每2公里就有40家麻店,泰国推动麻合法化成为“亚洲第一个随便卖的国家”。
尽管赌场法案在7月紧急撤回,麻销售也重新收紧,但负面影响已经形成——中国游客担心误涉法律风险,日本、韩国游客也因担忧治安绕道而行。
02
与泰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日韩两国正通过政策创新抢占市场。
日本凭借“距离近、体验好”等优势,成为部分中国游客的新宠。
K-pop、韩剧的持续影响力,让首尔、济州岛成为年轻人的心仪打卡地。2025年韩国对中国团体游客实施短期免签,配合免税店促销活动,进一步刺激消费。
从北京、上海飞往东京仅需3小时,往返机票价格亲民;尤其是乘坐邮轮出行,5天即可畅玩日韩。
03
除了日韩分流,中国国内游的崛起也在重塑市场格局。
海南的椰林沙滩、云南的热带雨林、福建的滨海度假,这些曾经被泰国风光掩盖的目的地,正凭借“零语言障碍、零安全顾虑”的优势吸引游客。
2025年上半年,国内海岛游预订量同比增长67%,三亚、厦门等城市的酒店价格在节假日甚至超过泰国同级别住宿。
更重要的是,国内游的消费体验正在升级——从单纯的观光转向文化沉浸,从跟团游转向自驾游、定制游,这种趋势与出境游的变化不谋而合。
04
面对断崖式下跌的数据,泰国政府并非无动于衷。
增派500名中文旅游警察、开通24小时投诉热线、延长免签政策,一系列“拯救计划”看似诚意满满。
但这些举措似乎有些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”——游客担心的不是签证麻烦,而是被坑被骗的风险;正如网友所言:“我们怕的不是签证麻烦,而是去了麻烦。”
更关键的是,泰国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安全治理和政策连贯性问题,否则再多的优惠也难以抵消信任赤字。
05
旅游业的本质是“体验经济”,而体验的核心是安全感和尊重感。
日本的“微笑服务”、韩国的“文化共情”,传递的是游客“被重视”的信号,虽然没国内好。
反观泰国,曾经的“性价比之王”如今却让游客感到“花钱买罪受”,这种落差才是最致命的。
泰国旅游业的困境,本质上是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”——为短期利益放任乱象,耗光了中国游客的信任。
一位网友的评论点出关键:“旅游业靠的就是信任,信任没了,撒再多钱也没用。”当游客不再相信“微笑国度”的微笑是真诚的,再美的风景也失去了吸引力。
发布于:陕西省正版炒股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