沿水而居,依水而生
五千多年前,神秘的良渚文明兴起
今天,良良将带我们穿越回良渚古城
体验一下良渚人的日常生活
一起看看他们吃什么、穿什么、住在哪里
01
食
良渚先民的生活比我们想象中更丰富多彩,特别是在饮食方面。经考古发现,良渚文化时期的食物已非常丰盛,良渚先民过着“饭稻羹鱼”的生活。稻米是他们不可缺少的主食,兼以植物采集、家畜饲养、渔业捕捞、山间狩猎等各种方式来获取各类美味的食材。
展开剩余90%浙江余杭池中寺遗址出土炭化稻谷
水不仅孕育了粮食,也给良渚人带来了丰富的水产。良渚人的食谱里,有鲤鱼、黑鱼、青鱼、鳖、龟、蟹、蚬、螺蛳、蛤蜊、河蚌等食物。
左图:浙江余杭卞家山遗址出土螺蛳壳遗存
右图:浙江余杭卞家山遗址出土河蚬壳遗存
浙江余杭卞家山遗址出土鱼头骨遗存
随着考古发现,良渚人的瓜果蔬菜清单也一一得到了破解,有桃、李、葡萄、南酸枣、甜瓜、葫芦等多种果蔬类食物,被良渚先民大量选取和食用。
左图:良渚钟家港古河道出土桃核遗存
右图:良渚钟家港古河道出土南酸枣遗存
左图:浙江余杭钟家港古河道遗址出土菱角遗存
右图:浙江余杭钟家港古河道遗址出土芡实遗存
除了“饭稻羹鱼”,肉食的补充也是必不可少的。为了适应生存的需要,良渚先民制作了各式各样的打猎工具狩猎飞禽走兽。在良渚古城遗址中发现的猪骨骼数量最多,其次为鹿,它们与良渚先民生活最为密切。
浙江余杭卞家山遗址出土猪骨遗存
浙江余杭钟家港遗址出土鹿下颌骨遗存
02
衣
良渚文化时期,先民们的服饰已相当讲究,在御寒、装饰等实用功能之外,还成了区分等级和身份的标志之一。从纺织缝纫技艺到衣冠鞋履,再到华丽的玉石首饰装饰,良渚人的智慧无处不在。
左图:浙江余杭瑶山遗址出土玉珠串
右图:浙江余杭反山遗址出土玉管
复原浙江余杭反山遗址出土腰机
复原浙江余杭反山遗址出土玉端饰
从良渚文化时期出土的纺织物遗存可见,五千多年前良渚先民采用麻、丝、兽皮等作为制作衣物的原料。湖州钱山漾遗址中出土了属于良渚文化的纺织品遗存,其中包括丝线、麻布以及一小块绢片。
浙江湖州钱山漾遗址出土丝带、绢片、丝绒
浙江余杭卞家山遗址出土的一些陶器盖钮也残留有麻布印痕,这些考古发现可作为五千多年前良渚先民着“麻衣”的佐证。
浙江余杭卞家山遗址出土麻布纹陶器盖
03
住
在王城的中心位置,良渚人堆筑起一座十几米的高台,作为宫殿的地基。我们称它为“莫角山”。它的营建规划体现了以中为尊、以高为崇的建筑理念。
根据现在的资料和大型榫卯木构件、墙体残块,专家们复原出了宫殿的样子。良渚先民运来巨木,在莫角山上建起了宫殿区,就像搭积木一样,只不过这些“积木”又大又结实。宫殿的四壁利用木骨泥墙工艺,既能遮风挡雨,又很舒适。
04
行
“水乡泽国”良渚古城的水利系统,可谓十分庞大,整个水利系统影响的范围约100平方公里。良渚古城城内外多有城河分布,且与城外水系相互贯通,河道纵横,犹如一座水城,先民们大多临水而居。
在良渚文化时期,水上交通是良渚人最主要的交通方式之一,竹筏与独木舟非常实用,是良渚人最主要的材料运输和交通工具。
浙江临平的茅山遗址发现了良渚文化时期的独木舟。这条独木舟尖头方尾,全长7.35米,是国内考古发掘出土保存最完整且体形最长的一条史前独木舟。
浙江临平茅山遗址出土独木舟
时光飞速,良良也要回家了
今天她带我们体验了良渚人的吃穿住行
你们是不是也觉得良渚先民的生活很有趣呢?
今天的良良一日生活志就到这里啦
咱们下次再见!
参考资料:《良良的陶器世界》《良渚人的衣食》《五千年良渚王国》
审核:良渚遗址管理区微融媒体中心
发布于:北京市正版炒股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