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时候看书,我记得最牢的是《农夫救蛇》和《东郭先生被狼骗》这两个故事。它们讲的大概是好心的人,看到别人有难,就一股脑儿地去帮忙,结果那些受帮助的人还是老样子,狠心得很,不但不感激,反而还反咬一口。所以说啊,对坏人太好了也没用,他们是不会变的,对他们可不能手软。拿这两个故事来说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越之间的那场残酷战争,简直太形象了。
越南坐落在咱们国家的西南边陲,一直以来都是咱们山水相依的好朋友。特别是在近代,咱俩国家都挺不容易,又穷又弱,被好多外国势力欺负,半封建半殖民,越南更是直接被法国给占了。新中国成立后,咱们虽然自己家里也是一团糟,忙着战后重建,但还是像个大哥哥一样,尽全力帮越南打跑外敌。那时候,咱们省吃俭用,给越南送武器、弹药、油、粮食啥的,啥忙都帮。最后,越南终于独立统一了。而且啊,咱们帮人可不是帮一半,而是帮到底,越南农产品卖不出去,咱们就帮着卖;还用技术帮他们搞工业,建铁路,让他们经济快点发展起来。那时候,咱们两国领导人都说咱俩是“同志加兄弟”,关系铁得很。
可是,真让人心凉,到了七十年代末,越南竟然忘了你之前的帮忙,一再上演“好心没好报”的戏码,对我们的贡献全盘否定,还搞出一堆对付老好人的政策,从吵吵闹闹变成了差点动手。咱们本来心慈手软,总是以和为贵,想用和平谈判的方式,找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法子,互惠互利嘛。可没想到,咱们越退让,他们越觉得咱们好欺负,根本不当回事儿,连警告都不放在眼里,反而越来越嚣张。不光对咱们最铁的盟友柬埔寨动手,还占了咱们南沙群岛的一些岛,在边境上挑衅,甚至大放厥词,说要“打到凭祥吃早饭,打到南宁过春节”。
实在受不了,咱也得出手了!1979年2月17日,为了咱们国家的核心利益,也为了老百姓能安心过日子,中国就像打了个响雷一样,对越南发起了自卫反击战。这场大战虽然只打了不到一个月,但自称“世界第三军事大国”的越南却被打得一塌糊涂,军队受损,土地失守,最后只能以失败收场。
大军回家的头一天,《人民日报》发了篇文章说:“咱们广西、云南的边防战士们,打完自卫反击战后,三月十六号就全都回到了祖国怀抱。全国的百姓,还有广西、云南边境的各族亲们,都高兴坏了,热烈欢迎咱们的英雄儿女凯旋,给他们送上最深的敬意和最暖的问候。”没错,咱们对越南那次行动,就是个小惩罚,目标也都达到了,可以说是大获全胜。
3月20号,也就是我军真的全部回家的第三天,越南的《人民报》登了篇文章,标题挺牛,叫《越南永远赢》。里面说:“那些被打得落花流水、浑身是伤的敌军,已经乖乖地滚出我们国家了。咱们越南的老百姓和军队,特别是谅山、高平那些地方的勇士们,保卫家园打得可漂亮了,胜利大得没法说。咱们那绵延一千六百多公里的防线,简直就是咱的钢铁长城,厉害得很,让敌军死了好几万,真是威风凛凛。这事儿让咱越南人脸上有光,也让那些坏蛋们嚣张不起来了,算是给他们上了一课。”
当然了,后来他们在《人民报》上也说了,有篇文章叫《到一九七九年三月底,咱们眼瞅着的一些损失》里面提到:就那一个月,越南有四座大城市被毁得很惨,三百二十个村子没了,城里六十万平米的房子成了废墟,农村里四万五千间房子不见了,七百三十五所中小学得重建,十八万学生没书念了,三十八个林场和四十一个农场农站没法干活了,十五万七千头牛被杀或者被抢,还有二十四万四千头猪不知道跑哪儿去了......
从上面的数字咱们能瞧出,越南那么小个国家,经济损失竟然那么大。其实啊,那时候越南老百姓因为打了好多年仗,早就对政府一肚子怨气。战争让他们连饭都吃不上,衣服也没得穿,饿着肚子,冻着身子,还有很多人没了家。更糟糕的是,越南政府老想着打仗,把经济搞得差点垮掉。一方面,战争把经济搞得快不行了,另一方面,因为一直打仗,死了好多年轻男人,导致国内男女比例失调,劳动力也不够用了。到最后,连成年女子都得去当兵打仗了。
更糟糕的是,他们不顾实际情况,战后一个劲儿地宣扬自己所谓的“大胜”,其实兜里比脸还干净。所以,说白了,他们就是靠夸大事实的报道来自我吹嘘,好让自己心里好过点。说实话,那些越南侵略者,自卫反击战后这么多年,还是不死心,老来骚扰我们边境,还硬说自己接下来会赢得更大胜利。更有甚者,一些战争疯子还在那儿琢磨,等仗打完了怎么让中国重演“割地赔款”的老戏码呢!你说这离谱不离谱?
同时,越南那边为了实现他们的那些所谓目标,想尽办法要掩盖他们侵略的真面目。明明是他们挑衅我们,一再侵犯我们的权益,结果自食恶果,受到了应有的惩罚。可事后呢,他们颠倒是非、撒谎骗人,硬是把自己说成是受害者,反咬一口说我们是侵略者,而他们倒成了保卫国家的正义战士。这种自己骗自己,还倒打一耙的把戏,真是可笑又恶心。
以前越南老是挑衅咱们国家,坏事做尽,后来被咱们发起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狠狠收拾了一顿。越南那边因此拍了两部电影,一部名叫《同登炮台激战记》,另一部是《蒲草区归人》。前者讲的是1979年2月咱们攻打谅山时,怎么拿下同登炮台,还有在高平省的波茶村长排山跟越南军打的两场硬仗。
电影里讲的故事都差不多,说的是我们国家去“帮忙”越南,结果越南的军队拼了命地反抗。他们面对我们的炮火,一点也不怕,勇敢战斗,还用了一些“聪明办法”让我们吃了不少苦头。但到最后,他们还是打不过“外来帮忙”的我们,英勇地牺牲了。电影里头的越南军人被描绘得又高又壮,战无不胜,意志坚强得像铁一样。而我们这边的人呢,被说得又笨又怕,一打就垮。最吸引眼球的是,男主角超级帅,女主角也特别美,男主角指挥战斗头头是道,女主角则表现得“非常勇敢”:就算我牺牲了,还有其他人会继续战斗!
先来说说越南电影《血战同登炮台》是怎么拍出来的。接着,咱们再聊聊那次真实战斗中,胜利到底是怎么取得的。
电影里讲的是一个越南,那里的人们都喜欢和平,生活过得悠哉游哉,喝喝茶,聊聊天,小日子挺舒服。可就在这时,中国突然“不客气”地打了过来,越南的士兵们只好拿起枪来保卫家园,往往几十个人要对抗成千上万的敌军。本来挺和谐的气氛,结果电影演到男主角正和美女谈恋爱呢,敌人就来了。但他们可不怕,就那么几个人还敢主动出击,跟比自己多十几倍的中国军队死磕,最后还赢了。不过解放军人数实在太多,他们只能撤退。这部片子啊,简直是把现实都颠倒了。
在炮台上值班的越军头儿赶紧向上面汇报战况,说解放军和躲在战壕里的越军打得不可开交。解放军这边人多势众,还扛着107火箭炮跟着步兵往前冲。那位越军头儿指挥得挺有一套,让解放军吃了不少苦头。不过,在战斗的空档,有个帅气的连长特别受女孩子欢迎,他指挥战斗时镇定自若,军事才能相当了得。再说说电影里头的我军指挥官,行为举止那叫一个难堪,明显是想贬低咱们军队的形象。师长身边不光有女兵帮忙,还因为打了败仗被上级狠狠训了一顿。他一心想着立功,急着找路去炮台,就问了个农妇,结果被这农妇用计策骗进了地雷区,最后丢了性命。
更让人惊讶的是,那位美丽的女英雄,在枪炮声中毫不畏惧地拎起炸药包。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,她眨眼间就点燃了导火索,用一种让人难以置信的跳跃,朝着解放军冲锋的队伍冲去。队伍纷纷躲避,尽管她身上中了十几枪,还是站得笔直。就在她扑向队伍的最后关头,猛地拉开了炸药包,爆炸声震耳欲聋。奇怪的是,主角并没立即“下线”,而是先说了几句升华主题的话,然后才缓缓“退场”。也许是制片人觉得历史对她们太过苛刻,尽管越南军人个个勇猛无比,以一打十都不在话下,但事实就是他们打了败仗。那么,他们拍摄的《血战同登炮台》里,真实的战斗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?
同登是越南谅山省高禄县的一个小镇,面积挺小,不到10平方公里,四周距离都不到一公里,就像个小点点。但它的位置很特别,就在中越边境上,突出去一块。同登火车站也很重要,是河同铁路的最后一站,跟中国的湘桂铁路凭祥站连在一起。它还在1A国道上,离友谊关过境点只有4.5公里,到谅山也只有15公里。这里一直以来都是交通要道,所以在二战时,占领这里的法国人建了个大堡垒群,因为看起来像北边陡南边缓的平顶山,所以叫“平顶山炮台”,也有人叫它“鬼屯炮台”。
同登炮台是个大而结实的堡垒,分上、中、下三层,墙是用钢筋混凝土砌的,有一到两米厚。里面建有地道、会议室、食堂、水井和储藏室,存了好多武器、弹药和吃的喝的,备战备荒。炮台的四面墙上开了三百多个枪眼,顶上四个角还盖了大碉楼,炮可以从那儿打出去。堡垒外面,挖了一圈战壕,还建了固定的射击点来防守。越南为了防咱们,把这炮台修得更好了,修了条路跟四个角的门连起来,这样火力就能互相支援了。炮台底下还有秘密通道连着火车站、同登镇和别的地方的阵地。这炮台真是硬得很,守着容易,攻进去难。再说这地方,四面都是山,地还是喀斯特的,洞多,一下雨路就滑,车也不好开,大军根本进不来。
聊完装备,咱们来说说驻守这儿的越军队伍。这是一支黎笋夸赞过的,既能猛攻又会死守,特别擅长近身战和夜袭的“猛虎团”,是赫赫有名的越军步兵第3师,也就是大伙儿说的“金星师”里的顶梁柱。这“金星师”的名字,就是说他们是越南南方最闪亮的星星,代表着胜利的光芒。第3师啊,当年在越南南方跟美军、南越军干过不少仗,山林里的攻防、破坏交通线啥的,都挺有经验。特别是他们下面的步兵12团,历史悠久,士兵们素质高,特别有荣誉感,奔袭作战那是一绝。
特别是步兵12团,由团长阮春庆和政委童士才带领,还加上了炮兵68团的两个营、独立205营,以及公安12团的一个营和105公安屯,加起来大约有五千人。这个团对我们来说简直是声名狼藉,因为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前,他们就在友谊关浦念岭高地蠢蠢欲动,舞刀弄枪,制造了那起震惊一时的“友谊关浦念岭流血事件”。事后他们还嚣张至极,大放厥词,厚颜无耻地说:“要把中国的广西和广东都划进越南,凡是木棉花开的地方,都是越南的地盘。”甚至还扬言“进攻时能打到友谊关吃早饭,防守能坚持三个月,要一路打到南宁过年”,真是狂妄到了极点。
1979年2月,咱们跟越南的自卫反击战一开打,那12团就越过边界,占咱地盘,害咱百姓,真是又可恨又狡猾。他们自吹自擂说攻守都行,其实就知道躲和逃。这伙敌人就成了咱们的心头大患,非得狠狠收拾,争取一下子全灭了他们。所以,龟缩在同登炮台的那帮敌人,这下子就像是进了坛子里的王八,跑不掉了。
战斗一开始,我军就用各种大炮猛轰敌人阵地,像加农炮、榴弹炮这些,还有迫击炮、火箭炮等等,一起轰鸣起来。炮弹像雨点般落在敌人阵地上,一下子就把那儿变成了火海,山摇地动,石头土块满天飞。浓浓的烟雾到处都是,遮天蔽日。从远处看,高地上火光冲天,敌人的防御工事大多被炸毁了。在我军猛烈的炮火下,还能听到越军阵地上传来阵阵惨叫。
我军大炮一阵猛轰之后,地面上的士兵分成两队,跟着坦克往前冲,一队从南边往上攻,另一队绕到西边,想去平顶山的鬼屯炮台后面,拦住敌人的逃跑路线。可当我们靠近鬼屯炮台那片地方时,那些看似被打烂的“小堡垒”突然又冒了出来,躲在暗处的敌人迅速找到目标,对着我们冲锋的队伍就是一顿猛射,好多战士英勇牺牲,战斗打得非常惨烈,我们的前进脚步被挡住了。而那炮台坚固得很,就像生了根一样,普通机枪打上去只留下一点点白印子,根本伤不到它。
那个狡猾的老对手12团,靠着“山陡、谷幽、林密”的地势,在通往炮台的路上设了好多关卡,建了一堆既能挡又能打的土木堡垒。这些堡垒都挑在路窄、弯多、坡陡的地方,为的是能管住小路,看好两边的空地和高地。堡垒上面都长着厚厚的草,一点新土都看不出来,藏得可好了,我们的人进攻时根本找不到。一用大炮轰,他们就缩进工事里,就算外面的堡垒被打烂了,他们还能躲在地下工事里,甚至偷袭我们,真是让我们吃了不少亏。
更糟糕的是,飞虎团玩起了分散游击的把戏,他们利用有利的地势,把各种武器分层摆放,好让彼此在战斗中能互相帮忙。越军还根据武器的特点,在山顶、山坡反面、山坳、山腰、山脚这些好地方,分层配置了迫击炮、高射炮、高射机枪、轻重机枪、无后坐力炮、火箭筒、冲锋枪,还有其他加强型武器。这样一来,战斗中这些武器就能火力全开,互相支援,构成了一个既全面又灵活的火力网,让我们进攻的部队吃了大亏。
我们163师的489团去攻打同登的那个炮台,一连打了三天。头两次都没成功,最后一次打得特别惨烈,但好歹是把炮台的外围给占领了,还守住了炮台的四个出入口。这时候,里面的越军还以为我们进不来呢,他们就像缩进龟壳里一样,打算跟我们在这儿死磕。他们啊,就等着他们的援军来呢。
这时候,广西凭祥电厂的民兵连老将何国安听说同登的炮台攻不进去,就主动去找领导请缨带路。他说自己以前参与建过那个“法国碉堡”,知道有个“秘密通道”,凭着记忆里的工事布局,他用脚大概量了量,最后在山顶找到了那个“秘密通道”。大伙一块儿把水泥盖子挪开,露出一个黑洞洞的深口子。他们还隐约听到里面有越南兵在说话。于是,我军拿起大喇叭,朝着洞里的越南兵大声喊:“诺松空叶!”就是让他们“投降不杀”的意思。接着,我们又朝洞里开了一连串枪,然后赶紧躲开。但那些越南兵对我们的劝降理都不理。
“越军要是不愿意投降,那我们就把他们消灭干净!”何国安和战士们往洞里扔柴火、倒汽油。接着,他们又喊了一次话,但越军还是固执地认为地堡很结实,就是不肯投降。于是,他们拿起喷火器往洞里猛喷,洞里顿时燃起大火,把工事里的弹药都引爆了。“砰”的一声巨响,平顶山都跟着颤动,那个作恶多端的12团,全都葬身在了炮台里。同登战斗打完后,何国安又主动请缨给部队当向导,一路杀向谅山,再次立下战功。为了打败同登的敌人、赢得同登歼灭战,给我军攻占谅山、逼近河内创造了有利条件,何国安做出了特别大的贡献,因此荣获了一等功,军委还给他颁发了“支前模范”的光荣称号。
还有一部电影叫做《重回蒲草地带》,它讲的是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里的长排山大战。长排山,人们也叫它长白山,坐落在越南高平省的波茶村里,是一座高达700多米、特别陡峭的石山,坡度大得平均都有60多度,北边的山崖直愣愣地立着。这山上到处都是洞,是我们东线部队攻打越南北边重要城市高平的必经之路。越军在这险要地方守了好多年,建了好多防御工事,每个洞里都囤了好多粮食和弹药,还装了好多电话线,跟周围那些硬石头山、圆顶山、乱石山连成一片,围成了一个很难攻破的圆形防线。
我们部队接到命令去攻打长排山,但越军很狡猾,利用了长排山地形复杂、山高草深洞多的优势,躲在山洞、石缝、草丛里。他们靠着这些地方,挖了很多坑道、战壕、掩护体和藏兵洞,还设了铁丝网、陷阱、防步兵壕,装备了各种武器,火力布置得密密麻麻,从上到下、从明到暗、从远到近、从正面到侧面都有。这样一来,长排山就成了他们的坚固堡垒,既能打又能藏,还能自己独立作战、长期坚守。他们对我军猛烈攻击,我们前锋部队损失很大,副连长为了保护大家撤退,结果被敌人的炮弹打伤了。
这时候,咱们队伍琢磨了之前的失败,发现山上的敌人躲在洞里,靠着山洞打掩护,只能在下边形成一道火力网,但往洞口上头看和打就难了。要是咱们能抢先站到山顶,从上头往下压他们,那既能打到他们的死角,又能把他们的藏身之处看得一清二楚,咱们就能变被动为主动。所以,咱们组了个突击小队,趁着黑夜,悄悄地从长白山北边那快直上直下的崖壁上爬上去,跟四连的主力汇合。等咱们占住了最高的地方,那就像是骑到了敌人的头上,从上往下打他们。
战士们发起了猛烈攻击,打破了敌人的防线,让长排山变得孤立无靠。这座山树木茂盛,草丛深厚,山洞到处都是,地形特别复杂。为了避免打错人,指挥员让四连战士分成小组,多路进攻,好好利用长台山这复杂地形。他们互相配合,从山上往下,一片片包围,一层层搜查,交替掩护,从侧面靠近,逐个山洞消灭敌人,彻底打破了越军依靠地形的优势。因为我们在高处,所以能轻轻松松把手榴弹扔到他们脚边。至于那些地形太陡、不好靠近的山洞,火箭班就用82无后坐力炮进行精确打击,把所有山洞里的敌人都困得死死的。
打了两天两夜的大仗后,我军牺牲了14名战士,终于打败了长排山上所有的越军,成功占领了这座山。这一胜利为大部队前进到高平铺扫清了障碍。战后,36团的4连因为表现出色,获得了集体一等功,还被广州军区称为长白山英雄连。
真让人觉得奇怪,两个越军被打得落花流水,全军覆没的事情,到了越南人自己拍的电影里,居然两次都大获全胜,还冒出好多所谓的英雄。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,把真实事件拍成了荒诞不经的神剧,简直让人笑掉大牙,说白了就是脸皮够厚。网友们说,他们这是现实中斗不过,只能在电影里过过瘾,毕竟不能真按历史来拍嘛。所以,大家看他们的电影,也就当个反话听听算了。
#百家说史# #6月发文冲刺# 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正版炒股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